
一、政策背景:FBA服务终止,卖家需自力更生

2025年7月,亚马逊宣布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终止美国站FBA的备货准备(Prep)与商品贴标(Labeling)服务。本次变更适用于所有FBA路径的商品,包括通过:
- 亚马逊全球物流(AGL)
- 入仓分销网络(AWD)
- SEND跨境承运伙伴计划
- 以及传统FBA方式直接发往美国站的库存
自此,卖家必须在货物发出前完成所有的预处理与贴标任务。未按要求操作的货物,不仅可能被废弃处理,而且一旦丢失或损坏,亚马逊将不再提供赔偿。

二、配套变化:组合拳打造全链路效率闭环
这项终止服务的决策并非突发,而是亚马逊系统性物流效率优化的一部分。与之配套的还有几项关键物流政策调整,共同构成“组合拳”。
- 外箱尺寸放宽
- 2025年6月20日起,FBA最大外箱长度由25英寸提升至36英寸 → 有利于家具、家电、健身器材等大件商品的整箱入库,降低运输损耗,节省拆装人力

- 运费“多退少补”制度上线
- 卖家申报尺寸与重量差异过大将被扣费甚至限制账户
- 建议使用数字称重尺或第三方测量服务,确保申报精准,规避“虚报”风险
- Box-level分箱加速机制(BLD)
- 免费分箱服务上线
- 提前在发货端完成SKU打包优化,减少亚马逊运营中心分拣滞留时间
- 对SKU较多、发货量大的卖家尤为有利
三、深层解读:为何亚马逊要“断奶”?
亚马逊在公告中表示,此项服务初衷是为卖家提供包装便利、减少物流损耗。但随着卖家专业化水平提升,越来越多商家通过自有工厂、第三方备货商完成打包流程,预处理服务的必要性显著下降。
同时,这项服务对亚马逊的履约中心构成了额外的操作负担。在FBA运营中心人力日益紧张的背景下,取消预处理将有助于亚马逊集中精力优化核心配送效率。
四、对卖家的现实冲击
✅ 正面影响:
- 鼓励卖家提高包装标准,降低破损率
- 倒逼运营流程前置,提升整体供应链协同
❌ 负面影响:
风险类型 | 具体内容 |
---|---|
成本压力 | 使用第三方服务商贴标费用约为每件 $0.1-$0.3,高于亚马逊此前标准 |
人力挑战 | 中小卖家需重构包装 SOP 流程,增加操作人手或外包管理 |
时效风险 | 备货错误或贴标缺失将导致货件拒收或弃货,影响库存周转 |
五、卖家应对策略建议
为应对2026年后的政策冲击,卖家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战略性调整:
- 三大路径应对备货贴标新规
路径 | 优点 | 建议适用卖家 |
---|---|---|
自主处理 | 成本最低、灵活度高 | 有自建仓/操作团队的成熟卖家 |
第三方服务商 | 稳定、专业 | 无海外仓能力的跨境卖家 |
SIPP模式(原厂包装发货) | 降低操作环节、可享FBA折扣 | 自主品牌、工厂直发类卖家 |
- 包装能力提升路线
- 引入质量检查流程(特别是贴标)
- 采用自动化贴标/分拣设备降低人工依赖
- 成本结构重构
- 重新计算含贴标/打包成本后的产品利润率
- 评估是否将部分产品切换至FBM(自发货)模式
- 根据包材成本变化动态调整售价策略
六、总结:跨境卖家须构建“去亚马逊化”包装能力
亚马逊此次FBA政策升级,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:平台将不再“代劳”卖家的运营细节,而是期待卖家向专业化、流程化、自主化的方向进化。对卖家来说,这是挑战,更是契机。在政策正式生效前的5个月“缓冲期”,正是调整流程、测试外包、筛选包装方案的关键窗口。未来的FBA运营能力,不只是出单能力,更是发货前每一步的精细化管理能力。
15 8 月, 2025
类别: